在2024年8月的日本游戏开发者会议CEDEC 2024上,关西学院大学神学系的柳泽田实准教授主持了一场名为“消费社会的宗教:粉丝圈文化”的讲座。这场讲座深入探讨了日本粉丝圈文化,特别是“推活”(推し活),与宗教之间的相似之处,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,并提出了如何维持粉丝圈“良性”发展的关键点。 一位长期研究哲学和基督教思想的学者,近年来因从宗教学角度分析“推活”与宗教的相似性而声名鹊起。虽然这个话题乍一看似乎与游戏开发无关,但实际上涉及了游戏和动画作品中角色的“推”的概念分析,以及网络游戏中玩家为何会投入大量金钱抽卡的心理根源,因此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。 柳泽教授首先解释了“推活”文化的基础概念——“神圣价值”(SACRED VALUES)。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,“一切都有价格”的观念让人们难以找到生活的价值,因此衍生出了这一概念。虽然神圣价值通常指向神明和宗教,但柳泽教授指出,造成宗教存在的心理因素其实存在于日常生活中,比如一支纪念品原子笔被赋予特殊意义的状态。 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对“神圣性”的感受度相当高。通过“道德基础调查”,发现即使区分改革派和保守派,日本人在神圣性这一数值上都普遍偏高,这是日本人独有的特征。柳泽教授以三岛由纪夫的思想为例,解释这可能源于日本人独特的思维逻辑。 由于共享价值观的消失,每个人都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“神圣价值”。人类学家史考特·阿德兰(Scott Atran)强调,这对现代年轻人尤为重要。柳泽教授认为,这正是“推活”在当代日本如此普及的原因。 “推活”和宗教都带有一种盛大的“角色扮演游戏”成分。例如,粉丝收集“推”的周边商品打造“祭坛”,或为“推”制作生日蛋糕,这些行为与某些宗教活动非常相似。他以美国“福音派”基督教为例,说明信徒与耶稣一起喝咖啡的习惯,在“创造真实感并投入其中”这一点上,与“推活”非常接近。 柳泽教授还介绍了认知人类学家谭亚·鲁尔曼(Tanya Marie Luhrmann)的研究,指出详细的文字描述和充满细节的故事能让人想象不可见的世界,从而感觉真实。这一点上,基督教的圣经与产生“推”的漫画、动画作品有相似之处。 柳泽教授强调,“推活”和信仰都依靠“关系”来维系,因此可能让人变得更加激进。他呼吁内容产品的用户和创作者都应该注意这一点。在人工智能(AI)和虚拟现实(VR)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,如何认清全世界共通的现实并与之共存,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