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游玩家往往有着独特的魅力。这类游戏看似简单,却能在旋律与节奏的交织中,带来无与伦比的沉浸感。手指随着音符舞动,仿佛自己就是音乐的创作者。虽然音游适合在安静的环境中体验,但它的碎片化特性也让玩家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音乐与游戏的融合。
作为一个自认手残的玩家,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沉迷音游。然而,这个国庆假期,我却意外地陷入了音游的世界。
或许是因为Switch上的《兰空》?我也不确定。那天,我只是随手在eshop下载了试玩版。在此之前,尽管这款游戏在移动端已经上线许久,我却一直提不起兴趣——毕竟,我曾玩过雷亚的前作《Deemo》,虽然音乐动人,但玩法并不对我胃口。
然而,《兰空》华丽的谱面设计却让我眼前一亮,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。
我曾自诩为“中华小歌库”。在CD盛行的年代,我收藏了数百张正版专辑,甚至还有一些打口碟和绝版翻录。然而,同人音乐却从未进入我的视野——这些独立制作的作品,在普通唱片店几乎难觅踪影。作为一个不“二次元”的人,我对漫展、古风、初音、东方等文化并不熟悉,自然也没机会接触这些音乐。而这次,通过《兰空》这样的音游,我意外地听到了许多陌生音乐家的作品,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。
不过,当时的我并未完全体会到音游的乐趣,只是抱着听听音乐、打发时间的心态。
真正改变我对音游看法的,是一次工作相关的南京之行。在那里,我结识了许多与音乐和音游相关的人:音乐制作人、音游开发者、谱面设计师,甚至还有几位音游大神。在南京的第二个晚上,我被带到了一家隐蔽的街机厅,那里摆满了各种我从未见过的音游设备:从传统的多键位机台,到连接吉他、钢琴键盘甚至架子鼓的模拟演奏机——虽然我不确定它们的正式名称,但看着那些大神们专注地拨动琴弦或敲击鼓面,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。
当我尝试上手这些街机时,才发现移动端的经验完全不够用。面对分离的操作设备和显示屏,即使是常规的下落式音游也变得异常困难——更别提我一上来就挑战了硬核玩家才能驾驭的IIDX。
在尝试了一系列对眼力和反应要求极高的街机后,我决定回归移动端,从基础开始。通过与几位音游玩家的交流,我筛选出了一批曲库丰富且适合我的音游——没想到,除了“桌游”之外,我竟然还为“MUG(音游)”专门创建了一个文件夹……
于是,整个国庆假期,我的碎片时间都被音游填满。每当被其他游戏的高难度虐到怀疑人生时,我就会打开《兰空》,用几首小清新的曲子平复心情——相比之下,《兰空》的判定确实宽松一些,至少那几首我特别熟悉的曲子,我还能应付自如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逐渐体会到了音游的乐趣。随着曲目难度的提升和不断的失败重来,我发现自己竟然能抓住曲子的节奏,甚至能听出更多的编曲细节。一首原本陌生的曲子,经过几十遍的练习后,仿佛被拆解成了一个个小节,手指的动作也变成了条件反射。到了后期,我仿佛进入了一种“入定”状态,整个人沉浸在一种愉悦的漂浮感中,仿佛脱离了现实世界。
曾有一本书中提到:“过于轻松的乐趣,反而容易让我们陷入无聊和抑郁。”换句话说,即使是娱乐,也需要一些正面的压力来激发积极的体验和情绪。在玩音游的过程中,我确实感受到了那些打工手游无法带来的精神高潮。然而,当与音乐的“神交”突然中断时,我仿佛进入了“贤者时间”,再也找不回之前那种如有神助的手感。
不过,人生如海,起起落落本就是常态,不是吗?话不多说,天寒地冻,又到了动手打音游的季节……
作者:忘川